關於地方創生中的 成功/失敗案例?
坦白說,自己是幾年之前,開始接受邀約擔任審查委員之後,才慢慢覺得自己是個大人,是個能被信任並賦予任務,掌握任務型公器,化身為那把尺,透過客觀模式衡量他者的努力,來決定要給他多少資源的分配者,但其實在這之前,自己是不認同有哪個人真的有能力可以來評斷另一群人,即使是比較有經驗,有資歷,或年紀…
畢竟每個人都有其限制,讓我們總能從各身角度虧看到些許視角,或說是種去脈絡式的片段,而果真能從文本,口語表達,肢體態度,或一點憑感覺,來理解並斷定他的努力夠不夠?夠不夠資格?
這就像過往聯考就真的能測驗出一個人的程度嗎?老實說至今我仍高度懷疑,也許是骨子裡有著人文學訓練所致。但我必須接受這是社會制度下的必要之惡,說服自己之後,才能坦然,期許自己在每一次評斷的當下,都能盡可能地做出我最好的決策,但這樣的說法,不攸關好不好,而這正是我接下來想談的內容。
關於「案例」一直是很微妙的事情,過往從哈佛大學所領銜的個案教學法,一直以來是個極為重要的典範學習,尤其在許多商學院把這樣的方法用來訓練學生的能力,從案例中分析策略,察覺現象,鑑往知來,學習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商業人,而這樣的趨勢,還有近年來所流行的說故事,讓案例案例成為社會上,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,因此,同日前所提到的,各行各業終日打著參訪之明,到處見學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潮流,而我這樣講不代表說我反對而是想要談談,所以參訪要看什麼,成功案例?失敗案例?
這讓我回想起,近年來地方創生浪潮蜂擁而起,其實不得不說媒體有很大推波助燃效果,那就是從幾年前,開始相關媒體不斷在報導日本的創生案例(我必須承認,我寫了不少內容,也算始作俑者之一),而每個日本的案例一出來,總是能引起許多驚呼,還有見賢思齊思齊之心,就比如我在三年前寫過一篇宮崎客貨兩用的載具,幾週內,數萬的轉載,一時洛陽紙貴,大家紛紛在網路上留言說「對,台灣花東也要做」,而後續還有交通運輸相關機構要找我去請益等等,而這樣的案例,大家絕對不陌生,但當這樣的案例一再出現,當然就會有另外一種聲音,那就是媒體都麻報喜不報憂,與其知道這些成功的,我更想知道「日本的失敗案例?」,因此在今年三月,我就跟我們AIA的首領木下齊先生真的在日本走了一趟所謂「地方創生失敗之旅見學」,一週時間內,看了許多所謂失敗案例,但看了之後,我自己有很大的省思。
那就是沒有所謂失敗或者成功的案例,除了你能清楚定義要如何衡量?是要看整體營收?看員工人數?看曝光度?看ROI?活動場次?看負責人聲望?組織規模?到底是要看什麼?怎樣才是成功?如果沒有,就會是失敗嗎?尤其當你關心的範疇是在地方創生,或者我們說地方實踐個案。
這樣說好了,所謂成功與失敗都是所謂的價值評斷,而會有這樣一刀切的概念,來至於我們過往堅強的KPI思維,或是二分法思維,就像大家在小朋友時代,每次看卡通,如果沒跟上就會問你的夥伴,那位是好人還是壞人,而從KPI思維來看,有達到預期標準就是成功,沒達到就是失敗,這還要看你是從斬釘截鐵的量化數據來論斷,還是有把無形但有脈絡梗概的質化效應算在內,當然別忘了流動的時間,也是很重要的,當你要衡量一個專案的成功失敗,絕對需要回到整個脈絡來看,尤其地方型的專案,絕對無法看一年,有時三年,五年都不夠,我到目前在台灣跟日本看到,所以大眾價值觀認定的「成功案例」,往往都需要十年摩一件,才能模出一點點微光,進而被鎂光燈補追,但這樣真的就是成功案例嗎?如果你把時間到溯回到三年前,其實他才面臨一次破產危機,再往前五年,其實人家一度財務有盈餘,但因策略改變夥伴走一半,所以,光從現在式就橫斷這是個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,或失敗案例,如此去脈絡的思考,不僅太武斷,還容易誤入一個錯誤的價值觀。
而當從實務上看了越多的案例之後,我口袋裡已經沒有所謂成功或失敗,雖然常常在不同場合都有人問我這問題,而我想目前檯面上這些被視為成功的案例,許多都是我熟悉的地方兄弟,老實說,我也絕對不會以成功案例來看待他們,如果真的要說,只能說他們的發展模式,有可供學習之處,但請你仔細地好好深進去理解同理,你會從歷程中的辛苦與艱難中看到一種地方團隊的發展模式,至於這樣模式可不可以複製,我的答案是絕對無法,因為你不是他,你沒有他在那個決策上的使命與熱情,但他的奮鬥精神與毅力,還有選擇的戰場與路徑,是可以供你學習的。
所以,以後請不要再問我,林老師,請舉例告訴我「台灣或日本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」我沒有答案,但如果你能清楚告訴我說,你的初心為何?熱情在哪裡?夢想在何方?我想我就可以建議你說,有某個地方前輩,他在哪裡,正在努力著什麼,我想他的經驗,可以供你參考,也許你就可以從中典範學習,隨著他的步伐,走上一李,少走一些冤枉路,但最後別忘了你,還是你?你終究不會是他。
就像在「地方創生」這擋事情上,台灣終究是台灣,不是日本,雖說,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,但我覺得是可以壯膽,可以貼加路上的一點信心,但一切還是要看自己,行動只有你我能掌握。
學著從看似混沌模糊之中,找尋自己心中衡量的一把尺,不要用對錯,成功失敗的看待你眼前的事物,而是試著進到脈絡裡頭去共感,最後的判斷是,是想得不夠透徹,是還在進行中,再給一點時間,再添一些材火…
仔細想通了這個道理,也確定這應是對的方向,心情就會更篤定,更能自信的投入各式評審工作,感覺自己也往真正大人前進一步。
以上。
#地方創生 #案例學習 #成功失敗 #看越多你會越謙卑 #是創生或創殤行動之路上掌握你的選擇權沒有人該受委屈
🏁 歡迎來參加 8/23–24 感動的土地的籽弟兵計畫,你一定要來 https://is.gd/z4dwd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