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三萬六來買一生職業的重要決策,值得!

林 承毅 (Takeshi)
6 min readApr 14, 2017

(閱讀昨日「貴爆!台北醫辦「高中醫學營」5天36000 網驚:不如去日本玩」後,一則新聞後,從體驗設計角度的一些思考)

新聞連結: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70413/903860.htm

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發達,資訊走向透明開放,但隨之而來所形成的鍵盤酸民及仇富文化,還真的越來越不太可取,從許多案例中,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邏輯與思維….

就舉這個已經被吵不下一次的“台北醫大高中醫學營”來說,五天三萬六到底收費貴不貴?當然,這絕對是個相當獵奇的主題,不祇媒體,我想社會大眾也會好奇,是個值得被探究為什麼的主題?

但在現象還未理解之前,怎樣都不應該拿來跟什麼五天的日本旅遊進行比擬,這樣的不倫不類,只是凸顯了普遍的社會大眾還是停留在相當淺根的C/P文化,而這樣的性價比,只是凸顯了台灣人對於體驗有價,服務有料的認知與概念,還有相當大一段可進步的空間。

試想?如果北醫大這個營隊,能提供擁有一個獨一無二價值的體驗服務,尤其能創造一個無可取代的價值,結果要收多少錢,真的有那麼嚴重嗎?也許對於我們一般的孩子來說,這樣的體驗費用是過高了點,但也有可能是圓一個一生最接近醫科的夢想,為了圓這樣的夢,付出這樣的代價,貴與便宜,真的沒有一定標準,而且要進入這個營隊,還必須經過層層篩選。

當然,這個營隊,不見得單純只是為了圓夢而來,也許還具有多一層意義與功能。

試想,如果家中有個高中生,從小聰明絕頂,眼看頂尖的成績落到醫學系沒太大問題,但從小相當具自主性的他,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熱情在於科學研究,尤其是天文學的探索,並自我期許未來可以當一個天文學家,因此對於可能的醫學未來,感到十分不安,但自己深知社會,學校,家庭對他能上醫學系有莫大期望,這些外在目光帶來的莫大壓力,讓他不得不顧及,但又不知所措。

所以也許先參加這個營隊,妨如多一個出口,能提供他在填自願前的一種決策,至少能在五天的時間內,好好去了解醫生的日常,到底每天在忙什麼,訓練過程是怎樣,需要具備有怎麼樣的生理與心理素質,進而思考要不要妥寫,還是真的無法勉強自己,當然給小孩一個機會,也是給家長一個機會,當壓力來自於家長的期盼時,也許先讓孩子去走過這一遭,五天的仿真贏,就猶如一場預先的模擬考,表現的是父母對於孩子選擇的尊重。

「用三萬六來買一個一生最要的決策依據,這樣的花費一點都不貴。」

這一筆費用,與不適合所造成人生覺悟抉擇相比,這是一個相當低廉的機會成本,並可以說,營隊的組成源自於主事者清楚地察覺到,有一群人,可能是高中生,也可能是家長,他們有這樣的需求存在,因此為了滿足而做的創造,這樣的思考與實踐過程,就體現在營隊每年總是一位難求的狀況上。

撇開協助決策判斷的這個功能性不談,回到實質層面,來窺看這個高中醫療營隊所提供的服務與價值後,再來思考判斷,到底是貴不貴,在去年十月的聯合新聞,其實有做了一個深入的報導。

標題是:「獨家/「高貴」營隊 5天費用3萬5還是擠破頭」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9/2056791

如同該篇報導所提,每一位參加北醫臨床小醫師體驗營的學員,都會拿到一件『繡有自己名字的醫師袍』,我想這就是典型的服務設計,我們都知道白袍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相當權威與象徵性的實體證據,而這樣的物件本體,再加上「穿上」這個動作,更具有深厚意義性。

試想,一位懷抱醫學系夢想的高中生,在就學期間,就有機會提前穿上,繡著自己姓名的醫師袍,重點是不是自己買,而是在醫學院所舉辦的仿真活動中穿上,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如同一場儀式,彷如把醫學系畢業穿白袍宣示的歷程提前上演,這樣的內涵本身,就是一場精彩的體驗設計,而這個體驗到底有沒有那個價值,當然是因人而異,但如果對於接近醫學系邊緣的人來說,我想這會比到文昌宮拜拜,更存在強大的動力。

當然,營隊絕對不只是發給你一件白袍過過乾癮而已,既然要你穿得像醫生,也要真的體驗醫學系的生活,所以營隊的課程中,也安排了最具有行動性與最令人感興趣,仿醫學系大五下的臨床課程,因此學員們,不僅會學習幫患者插管,執行CPR並進行靜脈注射等技術操演外,營隊也會帶大家去進行「選科見習」,並如同住院醫生一樣,進行查房與跟診,全程都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帶領,這樣的仿真性,對於嚮往醫學之路的學子來說,絕對會感到相當過癮。

當然「狀況題」,總是令人感到興奮與期待,講到這就不得不佩服內容設計者的巧思,首創「值班體驗」課程,由隊輔們利用晚上時間,扮演不同的角色,隨機打電話給待命的學員,藉以考驗學員的機制與反應,這樣的情境模擬,絕對能讓學員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,也許對於其中一群人來說,因為參觀更確定自己的志向而發憤圖強,當然也一定會有一群人,透過參與更確認自己的不適合,而看是浪費的五天,正可以視為對家長期望的交代,而這奇妙的五日經驗,絕對會對於日後產生種程度的引響,無論是醫學知識,或生命的啟發等。

最後要談的是,這樣五天的醫學營隊,撇開專業不談,他絕對是一個值得被討論並好好記上一筆的體驗設計案例,它提供了擬真的內容,讓一群選擇準醫學院生,能透過體驗來協助抉擇,尤其營隊透過細心規劃,呈現職能的真實性,打破了過往對於大學營隊,多半只是玩玩團康,交交男女朋友,體驗皮毛的既有印象,營隊中所提供的內涵,深度之外,更是賦予相當意義性。

我相信有機會穿上繡有自己名字白袍的年輕人,或許從穿上的瞬間,就被迫提早思考,職業與責任的重要性,我也相信在參與過仿真醫療急救過程,能對於生命有更大的啟發,我更相信,在經歷過半夜的電話震撼教育,未來無論是否走向醫學一途,都將更具有同理心,因此,這樣營隊的存在,必然提供了一種選擇給需要的人,也更透過內容,告訴我們內容優質,體驗有價的到底,無論是三萬六,還是三千六,處於體驗經濟時代,服務的價值與內涵,值得被更為看重,價值需要被彰顯,樂見台灣有更多大學的社團與營隊,能具備這樣的思維,推出更多符合社會大眾期待且高值化的體驗形營隊,讓高中生們能提早透過參與,從中探索個人特質,思考未來的路,唯有真實體驗,才能引發思考,從而找出自己最適合的一條路來,關於未來,絕對是需要自己來創造,了解自己早一天都不嫌晚。

--

--

林 承毅 (Takeshi)

好奇心驅動下,以地域活化傳道士,體驗設計顧問,大學講師,工作坊引導師,中央計畫審查委員,陪伴業師,路上觀察家,潮流考現研究家等身份走跳,專注「未來創造」,著有「二地居-地方創生未來式」一書,正向迎接未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