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生大新聞 — 東京23區大學。十年內禁止擴招
差一點漏掉這則日本地方創生的大新聞,而台灣傳媒似乎都沒注意到?
我們知道日本啟動地方創生,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地方人口日漸攜手的大問題,而面對這樣挑戰,根本要解決的問題,就是能否逆轉青年人口不斷移入三大都市(東京,橫濱,大阪),而有更多年輕人願意往鄉下移居?尤其是東京都23區,現在一年人口還持續增加超過十萬人,所以該如何透過實際作為來改變這樣情況?
昨天日本參議院終於表決通過,也就是未來的十年,座落在東京23區內的各大學,將無法再增加招生名額,因此他們打算從大學招生員額這邊來下手,想說至少控制這一端,讓偏鄉的年輕人口,不會再因為就學而湧入,最後定居在東京,造成人口的持續不可逆。
當然此舉,立刻引起東京知事小池百合子的嚴重關切,憂心會影響到國際競爭力,尤其東京境內有許許多多日本甚至國際名校,這樣的做法,看似單純只是希望從解決人口問題切入,會不會反而影響到日本的整體科研與學術競爭力?後續應該會有更多討論。
當然除了這措施外,另一頭也透過立法,提供更多資源給地方大學,並提供獎補助金,鼓勵全國各地應屆高中生前往地方大學就讀,盼望能解決地方大學招生的大問題,當然這樣的做法背後更是期待,這些人能從而落地生根,以I-turn的身份,定居下來,成為地域復興的生力軍。
我想這樣的政策能不能再往後十年發揮功效,仍有待觀察,但至少嘗試從源頭上栓起一只逆止閥,未來人口有可能因為這樣而減少湧入東京嗎?磁吸作用有可能減緩嗎?但我想至少用政策開了這一槍,相信多少會有宣示效應,能否在未來幾年創造實質效應?
我的解讀是,此舉將某種程度,可切斷「準地緣」,也就是如果是一位九州或四國出身的年輕人,過往到東京念大學,日後就職,當然會以留在東京為第一選擇,未來當赴京就學者不再增加,這樣的新外來人口也當然會隨之降低,這樣政策,其實做的事情是一推一拉,把都市潛在人口推出去,把過往不考慮地方的人口,拉回去,如此雙管齊下,雖然成效未明,但大刀闊斧的決心,期待綜效。
回過頭來看,台灣的未來呢?當台灣開始喊出2019是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,未來台灣有可能跟上日本腳步從高等教育這個環節下手嗎?所以如果是的話,是把台北市12區內的大學禁止擴招,還是有其他做法?看看日本,想想台灣,每個政策的制定應有更為全盤的思考,借鏡日本經驗,台灣很快也需要面對。